山东平度老兵事件(赵刚150米外无倍镜爆头日军)

1. 山东平度老兵事件,赵刚150米外无倍镜爆头日军?

现实中确实能做到,并且有典型的例子:一个不曾接受过任何正规战术训练的新兵蛋子,成长为军人中冷枪射杀最高纪录的狙击英雄,成为名副其实的狙击之王。一个更大的奇迹。凭借一枝不带任何光学瞄准设备的老式苏制步骑枪,单兵作战32天,击发442次,毙敌214名,而自己却毫发无损,全身而退。这,就是奇迹般的狙击英雄——张桃芳。这个不比张刚无倍镜爆头日军更难吗?

阿富汗战北中,美军曾在2800米的距离击毙塔里班武分子的真实记录。而在后来的伊拉克战又刷新了这一距离,3200米击毙一名基地武装分子!所以150米那是轻松就能做到的。一点不夸张,很多人当兵时靶场打靶,八一杠二,突然远处飞起一只野鸡,目测直线距离200以上小300米,指导员跑过来在战士手里拿起枪,抬手一枪,野鸡应声而落,从拿起到激发不超3秒。后续,中午炖野鸡,全营干部差不多都去了,哪够啊,指导员跟炊事班说亏大了。

三八大盖全长近1.3米,这很大程度上并不完全为了满足精度而设计的,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白刃战。近距离刺刀格斗原本就是日军的重要训练科目,近1.3米的枪身在装上50厘米的长刺刀,完全符合了一寸长一寸强的古老中式战术思维,因此日军在白刃战上的实力绝不容小视。战时一名训练有素日本军人在刺刀战中可以连续放倒三到四名我国军人也毫不夸张。再说中正式,全枪只近一米长,就算装上日制50厘米刺刀也要比三八式短一大截,况且早期中国军人并不擅长拼刺刀,新兵蛋子居多,而且训练水平低,营养跟不上,一旦遇到训练有素的日军,白刃战几乎都是惨败,不过日军的刺刀也不是无敌的,因为我国还有鬼头刀,29军喜峰口战役就足矣见其实力。

38式步枪以射程著称,抗战时期老有句话我被38大盖打了个眼,38式步枪打出来好多都是贯穿性的所以就造成了它的杀伤力不高,而500米的射程对于以射程贯穿著称的38式步枪是没有特别大的压力的。虽然会受到,地心引力,风速,温度湿度,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但对于一个用子弹喂出来的神枪手来说也并非难事儿,何况38式步枪的精度放到现在都是相当高的。

剧中,赵刚在用那枝三八式步枪射击之前,赵刚在瞄准时,把机械瞄准具上的立框式游标标尺都竖起來了。这说明他准备射击远距离目标。从游标所处于的位置上判斷,他所瞄准的目标,应该在500米左右。事实上,就凭三八式的精度,只要是训練有素沉着射击,命中这种距离上的目标应该没有问题。

150米爆头真的不是什么难事,部队里用95式200米射击地线射击胸环靶,没有瞄具,舱孔调到3,向下修正14厘米,照样命中10环,你要知道胸环靶的10环比人头小太多了,所以在抗战时候的38大盖比现在的自动步枪要稳太多了,因为枪管长,膛线也长,所以子弹很稳定的,只不过电视剧里,把38大盖的瞄具抬的有点高了,这点是比较假的。

但张桃芳老前辈自己也在他生前的访谈中说过,八百多米命中的美军士兵,也是击中躯干部,而不是头部。综上所述,没有瞄准镜的情况下,立姿射击一百五十米爆头不稀奇,五百米也有可能,但是要看运气,不敢说一定能中。国际上标准步枪射击实际的杀伤距离,都是按照每个人的肉眼平均能目测到对方人员四百米的距离,虽然四百米之外子弹仍有足够的杀伤力,但这不代表人的主观能动性,纯属是意外的误伤!人的眼睛不可能无限制的看到更远的距离?随机使用一支步枪,150米距离采用跪姿无依托射击,在有限时间内,首发准确命中目标头部。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的,但实际非常非常难。

精准射击确实很难,除了天赋还要大量的练习。很多人第一次玩手枪,对着一棵直径30厘米左右的树,大概距离七八米远吧,三枪没中一枪,不知打到什么地方去了,虎口都震得发麻。所以射击想要打准还得要靠技术和练习。这么说吧,大学军训时,射击训练也就两三天时间,到实弹打靶时5发子弹中了27环,其中一发9环,一发打别人靶上,100米距离。当时中10环的同学也不少。所以对于一个优秀射手150米距离爆头真不是什么难事,500米开外确实有点难了,不是狙击枪估计500米外是什么都看不清。

不过剧中赵刚和李云龙这一段剧情本身就有打赌的成分,打到打不到其实谁心里也没个准数,如果这要是百分之百命中李云龙作为玩枪的老手会和他打赌?这时李云龙也许会说这有什么难的,谁还打不到怎么的!

山东平度老兵事件(赵刚150米外无倍镜爆头日军)

2. 农产品买卖如何做?

感谢邀请。这是当前普遍关注的话题。我是一名“三农”创业者,从事种植与加工已经十多年,深有感触。“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农产品买卖如何做?我认为像水流一样,想让它清澈如镜,天光云影,就要掘渠开道,引来活水。那么,农产品买卖可以走哪些渠道呢?第一,摆摊设点。第二,广告推销。第三,代理批发。第四,加盟连锁。第五,网络营销。第六,社群电商。以上是我所经历或者正在关注的农产品买卖方式,就回答这些,感谢您的阅读。

我是“三农”创业老兵,请关注我。一起探讨

3. 历史上哪些将军的存在?

力挽狂澜者,“土木堡之变”后、北京保卫战的领导者——于谦,当属其中之一!

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兴兵南侵,大举进犯明朝北方边境,少年天子、明英宗朱祁镇在一代权监王振的蛊惑下,不顾群臣强烈反对,倾举国精锐,御驾亲征。然而,明军在与瓦剌军队的交战当中,由于指挥失当,导致大明军队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被虏到北方苦寒之地打猎去了(北狩:古时皇帝被虏北方的婉称),史称“土木堡之变”。

挺身而出

“土木堡之变”导致明朝精锐尽失,加之瓦剌也先在土木堡大获全胜之后,胃口大开,便乘胜进击,兵锋直指北京,因此,消息传到北京之后,朝廷陷入一片慌乱之中,朝堂上下、内外人心惶惶,更有甚者,时任监国暂掌大权的郕王朱祁钰在召集大臣们商议应对之策时,有的大臣还提出了迁都南方避祸的主张,并很快就得到了大批大臣的附和,使得原本混乱不堪的局面更是乱上加乱,到处一派亡国景象。

好在,在这帝国生死存亡的抉择时刻,一个勇敢无畏的大臣挺身而出,发出了一声振聋发聩的怒吼:

“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大势便去,诸位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悲剧吗!

发声者,正是时任兵部右侍郎的于谦!

当大家都在一片慌乱当中时,于谦却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清楚地知道,迁都南方避祸未必不是一条计策,但其中的变数太多,搞不好就很容易重蹈南宋屈辱的覆辙,甚至是亡国灭种也未可知,坚守北京,想尽一切办法退敌才是上策,因此,他才发出了以上的一声怒吼。

改变就此开始!

于谦这一声怒吼,吼醒了在场的大部分大臣以及尚处惊慌失措当中的郕王朱祁钰,他们都坚定地站在了于谦这边,同时,朱祁钰也明智地将保卫京城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于谦。

积极备战

应该说,以当时境况来说,保卫京城可以说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因此,临危受命的于谦一刻也不敢马虎,开始有条不紊地落实布防京城相关事宜。

首先是清除宦党,平息官愤民愤。将直接造成土木堡大败的罪魁祸首王振(本人已在土木堡被护卫将军樊忠一锤捶死)抄家灭族,以平息官愤民愤;其次,拥立新君,稳定根本。国不可一日无君,鉴于英宗皇帝忙着在北方打猎,与苦寒之地坚决地作着斗争,因此,于谦等一众大臣便拥立了暂代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为帝,是为明代宗,来领导北京保卫战;第三是举荐人才,调兵遣将。调集部分兵力据守居庸关、紫荆关、大同等战略要地,同时,又调集了两京备操军、河南备操军、南京备倭军、山东备倭军、江北运粮军、宁阳侯陈懋浙军等部队进入京师驻防。

通过以上种种举措,京城里的军心民心又稳定了下来,与也先决一死战的底气又得到了恢复。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也先来犯,将给予迎头痛击!

力挽狂澜

正统十四年(1449)十月,也先挟持着朱祁镇倾巢而出,一路势如破竹,如期兵临北京城下,大战一触即发!

双方正式开战之前,于谦作了战前总动员,并进行了具体的防守部署,他将己方22万兵力分成了10个部分,除了一部作为督战队员之外,其余9部分别由包括他在内的9员大将率领,分驻京城九门,其中,他将防守任务最重的德胜门分给了自己,极大地鼓舞了官兵士气。

十月十三日,大战正式开始,于谦令除了督战队之外的全部明军出城,于九门之外严阵以待,待明军全部出城之后,下令将城门关了起来,并下达了一道严厉的军令: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这道军令充分体现了于谦在此战中有进无退、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坚定决心。

将有必死心,士无偷生念,这样的部队,试问谁是敌手!

大战如期展开,也先率先发起进攻,他选择了于谦驻守的德胜门作为第一拨攻击点,然而,此时的明军,虽然没有已在土木堡覆灭的那些明军精锐,但他们心中早就充满了怒火,充满了一雪前耻的复仇欲望,因此,战斗刚打响,明军官兵就发了疯一样地向瓦剌军队冲锋,直接导致了也先第一拨攻击的彻底失败,部队伤亡惨重。

也先看攻击德胜门无果,于是又转而攻击西直门,可还是大败,又攻击章仪门,亦复大败……

就这样,接下来的时间当中,不论也先攻击哪里,迎接他的总是同一个结局:惨败!

而随着战争的不断延续,形势对也先也越来越不利,此战他虽然是精锐尽出,但毕竟家小业小,兵力有限,更何况,几天惨败下来,严重打击了手下士兵的士气,士兵严重减员,而明军这边却是兵力不断增加,因为各地勤王之师都已陆续抵京,大有围歼之势,因此,也先在正确分析了自己面临的严峻形势,充分意识到了攻取北京的无望之后,于十一月八日匆匆退兵,仓惶逃出紫荆关,向北逃窜。

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就此落下帷幕,以明军大获全胜告终。

结语

于谦以一介文官,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凭着自己大无畏的勇气,挺身而出,借着自己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破釜沉舟的决心,挽大厦于将倾,将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瓦剌也先打得仓惶北盾,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彻底胜利,此战,他居功至伟,“力挽狂澜”之美誉,他当之无愧!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5)
青烟(发动机老是冒青烟该怎么解决呢)
上一篇 2024年03月22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3月22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